平衡式抗流圈濾波電路

我第一台自己設計的300Bs終於開聲服役,只不過我還是不能忍受一件事:就是使用抗流圈的負作用>>>在較低的頻率會有一個峰值,原來我用的6550A擴大機中沒有裝抗流圈,所以低頻並沒有凸包的峰值,但是用了裝有Choke的300Bs之後,低頻就會有明顯的凸包,低頻有一陀濃得畫不開的地方,很讓人受不了。

向精業先生自己裝的一對單端6550A擴大機,對電源濾波電路裡使用抗流圈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加了抗流圈之後,聽感上的頻率響應較寬,背景雜音較低,音質也比較有高貴感,也比較透明,但恨的是低頻就會有凸包,低頻不乾淨,我們都知道那是出自於電感與電容所產生的諧震峰值,我們也曾經討論過,並要找一天來做實驗,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有熊園偉、向精業、曹一、石傑夫與我,我們還是用這對我裝的300Bs做實驗。

原先設計的濾波電路

一、抗流圈有無的實驗

向精業先提議:我們聽聽裝抗流圈與不裝抗流圈的聲音到底有何不同?

石傑夫先生負責施工,拿起烙鐵把原來的抗流圈焊下來,改用一支330Ω的10W電阻來 濾波,聽聽看不裝抗流圈的聲音。

果然拿掉抗流圈後的低頻的凸包就沒有了,低頻比較清楚,凝聚,也比較Q,但是中高頻的聲音卻比較毛燥了,音質變鬆,背景雜音髒,整個舞台的音像比較向前,高頻的聽延伸性也差了些。

二、只接一支抗流圈的實驗

再接回抗流圈,聽聽有抗流圈的聲音:

低音的凸包馬上出來了,但是中高頻整体的聲音就乾淨了起來,聲音的密度也高了起來,高貴感出來了,背景雜音降低了不少,而且高頻也比較細,比較延伸,音像比較後退些,聲音也比較不衝。

三、驅動管接在抗流圈之後

這次的實驗是將驅動管的供電經過330Ω/10W的電阻改接在抗流圈之後:

低頻的凸包仍然一樣,但是背景雜音又低一些,聲音的密度又提高,高頻又延伸一些,較滑溜,質感又好了一點,可見驅動級也要用抗流圈的音質較好。

四、恢復為強放與驅動分別各裝一支抗流圈

實驗到此,我們再回到最先的強放與驅動各裝一支抗流圈。

低頻的凸包範圍更大了些,低頻的細節又少了,但是中高頻的質感又更好了起來,高頻也比較延伸,質感更好,音色滑溜而順暢,高貴感也更好了。

五、改為雙p 型濾波電路

想不到這抗流圈還這麼好玩,我當初設計強放級與驅動級分別用兩支抗流圈,其目的是將這兩級之間的電源串音影響降低,但卻不知如果把這兩支抗流圈接成雙p型濾波的電路聲音又會如何,反正我們想要把兩支抗流圈玩到盡?

還是由石先生動手,改接抗流圈是非常容易的事,一下子就換好了。

聲音一出,大家都感到很驚訝,聲音改變的程度更大,質感比分別到強放級與驅動級更好,聲的密度更高、更乾淨,而且聲音又更滑溜,更豐潤,聽感上的頻率響應又更寬,音場的透視更清楚,而且又深,音場高度也更高。

為什麼我們會驚訝?因為照理來說把強放級與驅動級用兩支抗流圈分開來串音比較低,應當比雙p 的效果好,但是我們都錯了,這才知道雙p 的濾波電路使得電源的漣波更低,強放級與驅動級都沾到光。

所以說,想像中的理論歸理論,還是要用實驗的方法才能發現另一個理論。

但是這種雙p型的濾波法,低頻的凸包又大一些,而且經過雙p的濾波,電壓也會比較低一些。

、最好的濾波電路---平衡式抗流圈濾波電路

不管怎麼樣,裝抗流圈是各有利弊,主要是抗流圈與濾波電容合用就會產生LC共振,不管怎樣,只要裝抗流圈,就一定會產生低頻的共振現象,向精業的耳朵最靈,每次聽音樂時就不能忍受來自於抗流圈的低頻共振,一直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我也曾與許多人討論過,點子也很多,其中台灣噪音的楊先生與波穩特的簡先生建議我試試在電源整流的的正負端都裝抗流圈,看看能不能抵消這腦人的共振。

我也想到我的Altec A5分音器不也是採用平衡式的線圈嗎?

簡先生認為傳統的電源濾波只在正端加抗流圈速度會延遲,而地回路上由於沒有裝,速度就會比正端快,這樣一去一回的速度不一致,是很不衛生的事,也鼓勵我在正、負端都加抗流圈試試。

這一天星期天沒事,正好石傑夫到我這裡來與我討論裝機的問題,我就問他要不要試試把兩支抗流圈改接在電源的正負兩端,聽聽低頻的的凸包會不會抵消?石先生正要裝一台管機,這個實驗當然正合他意,實驗後他就不要多走冤旺路了,於是我們兩人馬上就動手,把兩支抗流圈改接在電源的正負兩端。

聲音出來了,真是意想不到的好,好,好,不但低頻的凸包去掉了大半,而且音質更又大幅的改進,高貴、溫潤、透明、清楚,這次的改進實在是太大了,為什麼以前都沒有人會想到這樣裝法呢?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