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內阻的驅動管!!!

米勒效應與輸出阻抗的關係

選用電壓放大真空管,尤其是做為驅動管時,除了要看與強放管所需的輸出電壓擺幅之外,還要盡可能選用低內阻的真空管,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為了強放功率管的米勒效應(Miller Effect)之故。

所謂的米勒效應(Miller Effect),就是真空管極與極之間的電容,真空管的極間電容愈大,高頻響應就愈差,強放管的体積特大,因此極與級之間的距離也比較大,比一般小型電壓放大管要大得多,尤其是三極管 更為甚,因為三極管只有三個極,因此極與極之間的距離比四極或五極管更大,當然米勒效應也更大。

但是高頻響應除了與級間電容有關之外,還與前面驅動級的輸出阻抗有關。驅動級的輸出阻抗愈低,功率管的米勒效應愈可以忽視,因此驅動級除了要輸出擺幅大之外,還要輸出阻抗低。

其實任何兩級放大之間都有這種關係,並不只是功率級與驅動級,只不過是功率管的極間電容較大,因此驅動級的輸出阻抗就變得更為重要了。

我們都可以用前一級的負載電阻,與後一級的極間電容,計算出其概略的-3db高頻截止點,其公式為:

fc=1/2πRL{Cin+Cgp(1+A)}

=159/RL{Cin+Cgp(1+A)}

其中:

fc=後一級真空管的-3db高頻截止頻率,單位是KHz。

RL=前一級真空管的屏極負荷電阻,單位是MΩ。

Cin=後一級真空管的輸入電容,也就是柵極到燈絲之間的電容,單位是pf。

Cgp=後一級真空管的柵極到屏極之間的電容,單位是pf

A=後一級真空管的增益。

由上式即可知前一級的屏極負載電阻愈低,後一級的Cgp愈小,增益愈低,高頻截止點就愈高,換句話說,高頻響應就愈好。

那要如何來選擇驅動級的真空管呢﹖當然是要挑選輸出阻抗低的真空管,與後一級的真空管搭配起來才能獲得較佳的頻率響應。

舉兩個真空管的例子:

例如WE300B,我們可由WE300B的規格中得極間電容:

Cgp=15pf

Cgf(即Cin)=9pf

Cpf(即Cout)=4.3pf

假設我們用一支rp較高的真空管來推動300B,例如ECC83/12AX7,根據真空管手冊得知ECC83/12AX7的屏內阻rp在屏壓250V時為62.5KΩ。

一般三極的屏極負載電阻RL大多設定在屏內阻rp的3∼7倍之間,我們取其中間值5倍為屏極負載電阻,rp的5倍為屏極負載RL,即:

62.5KΩ×5=312.5KΩ

代入上式:

fc=159/RL{Cin+Cgp(1+A)}

=159/0.3125{9+15(1+3)}

=7.37KHz

試想,在一個沒有負回授的擴大機內,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只到7.4KHz,這支真空管可以用嗎﹖

又假設我們用一支rp較低的真空管來推300B,例如ECC82/12AU7,根據真空管手冊ECC82屏內阻在屏壓在250V時,rp=7.7KΩ,如果我們也用7.7KΩ×5=38.5KΩ為RL代入上式:

fc=159/RL{Cin+Cgp(1+A)}

=159/0.0385{9+15(1+3)}

=59.8KHz

這個真空管的頻率響應還不錯,也由此可知,想要頻率響應寬,驅動級就需使用rp較低的真空管。

輸出阻抗低的條件

怎麼樣的真空管輸出阻抗低,又什麼情況之下的輸出阻抗低呢﹖

•真空管的屏極電阻(屏內阻)愈低,輸出阻抗就愈低。

•屏極負載電阻愈低,輸出阻抗愈低。

•電流愈大,輸出阻抗愈低。

•在陰極電阻上用一支電容器旁路,輸出阻抗也會大幅降低。

另外,有一些方法也可以降低輸出阻抗,但這些方式並不符合「張八點」的原則,因此僅在此提出供做參考:

•並聯真空管,可降低輸出阻抗。

•用Cathode Follow電路,可降低輸出阻抗。

•用SRPP電路,可降低輸出阻抗。

又三極電力放大管的屏內阻都比較低,電流也較大,輸出阻抗當然也就低,所以也有人用較小功率的三極管,或將四或五極管接成三極管來做驅動級的。

我選5842來擔任擴大機的電壓放大管與驅動級!

當然,要設計一台無負回授的擴大機,還是先要挑選頻率響應夠寬的真空管,因為無負回授擴大機的頻率響應不是靠負回授來獲得的,而是要挑選本身頻率響應特別寬的真空管。

前面已提到,想要頻率響應寬,就需要找屏內阻低的管子,且讓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音響界最常用的電壓放大管,以及它們的屏內阻:

較早期真空管最常用的電壓放大三極管是ECC83/12AX7,像名器McIntosh、Marantz 7之類的前級也都用這支管子。這支管子的屏內阻高達62,500Ω(裸特性的頻率響應非常窄),如果不用大量負回授的話,簡直無法用於無負回授式的擴大機上。

與ECC83/12AX7類似的中型電壓放大管是6SL7,屏內阻44,000Ω,裸特性的頻寬也不高。

ECC81/12AT7的屏內阻比較低,約10,000Ω左右,裸特性的頻寬尚可。

ECC82/12AU7也常拿來當做驅動管用,屏內阻較低,為7,700Ω,裸特性的頻寬還不錯。

與ECC82/12AU7類似的真空管有6FQ7、6CG7、12BH7等,前兩者屏內阻為7,700Ω,後者的屏內阻較低一點,約5,300Ω。另一支與ECC82/12AU7相當的中型電壓放大管是6SN7,屏內阻也是7,700Ω,裸特性的頻寬都還可以。

還有更低的嗎﹖有,最近期較為流行的ECC88/6DJ8,屏內阻就低多了,約2,640Ω左右(這也是為什麼近期真空管擴大機將ECC83/12AX7都改用ECC88/6DJ8的原因)。

還有一支真空管就是日本業餘界最近甚為流行的6463,屏內阻3,850Ω。

另外一支真空管不可不提,就是5687這支雙三極管,最近也有一些廠牌的擴大機使用,屏內阻只有2,000Ω左右。

還有更低的嗎﹖有,我就翻遍RCA與GE的真空管手冊,把所有可用的電壓放大管的規格都看了一遍,並列表記錄下來,結果找到一支的真空管內阻更低,只有1,800Ω,就是5842,與5842特性非常類似的真空管是WE417A。

還有二支真空管的屏內阻也非常低,一支是E182CC/7119/7004的1,750Ω與E288CC/8223的1,400Ω。

把所有的真空管手冊都查一遍,屏內阻最低的是E288CC/8223,與E182CC/7119/7004。

但是我還是選中了5842的管子,原因是5842是一支單三極管,而其他的都是雙三極管,我想兩支三極管裝在同一個玻璃管內,一定會有相互干擾作用的,既然有單三極管可用,那當然就用單三極管是最好不過的了,更何況5842還有WE的管子,就是WE417A,WE真空管的聲音當然好聽。

還有更低的嗎﹖有,RCA或GE真空管手冊查不到的有美國的WE437A,英國的3A167M,或歐洲軍用規格的CV5112,以及最近年來歐洲全新設計的45Π-E,這些真空管的內阻都只有900多Ω ,μ值都在40以上,而且跨導也都比417/5842更高,同時也都是單三極真空管,其中WE437A與3A167M及CV5112的規格非常類似,且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規格,並且與5842做比較

型號

燈絲電壓

(V)

燈絲電流

(A)

最大屏耗

(W)

最高屏壓

(V)

最高

屏陰

電壓

(V)

G-K

輸入電容

(pf)

P-K

輸出電容

(pf)

P-G

電容

(pf)

屏極電壓

(V)

柵極電壓

(V )

屏級電流

(mA)

屏級電阻

rp

(W )

跨導

Gm

μmho

放大因素

m

WE437A

6.3

0.45

7.0

250

 

± 50

11.1

1.0

3.8

 

140

180

-2

-3

29

25

950

980

43000

42000

41

41

5842WA

5842/417A

6.3

0.3

4.5

200

180

± 100

50

9.0

9.0

0.35

0.48

1.75

1.8

150

150

60

62

23

26

1800

1800

25000

24000

45

43

45Π-E

6.3

0.44

8.0

200

± 100

10.0

1.8

 

150

175

-1.5

-2

28

27

930

56000

52

由上表我們見到WE437A的最大屏耗高達7W(5842為4.5W),最高屏壓250V(5842為180V),跨導43000(5842為25000),而內阻更低到950W(5842為1800W),可見WE437A的規格樣樣都比5842/417A好

而45Π-E的最大屏耗更大,內阻更低,最重要的是放大因素m更高達52,而且價格還甚為合理,須注意的是45Π-E有兩種牌子可選,其中俄國Sovtec的管子價格較低廉,但音色較冷,另一是義大利的Perugini,價格較高,但音色較佳,與WE的417A與437A有點類似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