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味與頻寬可兼得的方法!!!

其實玩真空管有兩派人,一派是較講求韻味的人,這一派人對頻率響應並不要求過苛,因為玩音響的人都知道,頻率響應寬的器材,往往韻味會比較差些,這是很難兩全的事;而另一派人則較講究絕對頻寬。

而我呢?

我卻比較貪心一點,魚與熊掌我都要,除了要有韻之外,還要求頻率響應寬,這個要求就比較困難點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自己來設計擴大機的原因,要不買一台現成的不就行了?

幾十年的音響生涯,我自己裝過不計其數的擴大機,而聽過與看過的擴大機,不論是進口的或是原裝的(國產品才能稱為「原裝」不是嗎﹖)更是不計其數,可能比世上任何一位擴大機設計者都還要多,當然閱歷與經驗比他們都要豐富多了(這可不是吹的)。

從經驗中,我覺得一台擴大機不管電路設計有多好,或是使用的真空管特性有多好,更重要的是要選對真空管,也就是說,我除了要選真空管的特性之外,更要選真空管的廠牌。

先提真空管的特性,我的經驗是採用大電流的真空管,可以同時兼得韻味與頻寬,但是偏偏許多國內外名廠的設計者卻不知道這個道理,只在電路上或零件上打轉。

再談真空管的廠牌,雖然在理論上同樣編號的真空管特性都應該一樣,但是實際上卻是各不同廠牌真空管的聲音大不相同,這是真空管材料的物理特性不同之故。所以我除了要挑選真空管的性能之外,還要挑選真空管的廠牌,這是我設計擴大機與其他設計者另一個不同之處。

還有,我覺得擴大機並不是一門純理論與技術的學問,我認識許多外國的設計師,與他們談論電路的設計理念可說是頭頭是道,我也確實知道他們有兩把刷子,有深厚的電子學理論基礎。但是跟他們談擴大機的調音技術,就覺得他們連幼稚園的程度都不到,有時我也講一些如何使擴大機的聲音更好的方法,例如迴轉率或阻尼因素不要太高、不要把晶体、電阻與電容器並聯等等,可恨的是他們偏偏不相信,因為他們思考的模式僅限於電子學的領域。

其實擴大機並不只有電子學,而且還牽涉到物理學、聲響學,心理學,以及實際經驗等等,因此音響的設計其實也是另一類的藝術,這會牽涉到材料、諧振、結構、頻譜分佈.......等等。

例如說,換一顆電阻,或換一顆電容,我們都知道聲音會有不同,但是你用示波器看波形,或用失真儀測失真,根本都一模一樣,但是聲音卻都不一樣,所以設計音響是一門藝術,而不止是技術。

不相信的話,請您把任何音響器材裡的印刷電路板用熱吹風機吹個幾分鐘,然後再聽一聽聲音,看看會有多大的變化(好像又教了您一招)。

要使聲音好,有很多很玄的學問,這才是設計好聲擴大機的祕訣,要不大家都盡量把擴大機的失真降低,迴轉率與阻尼因素拉高.....,不就是最好的擴大機嗎﹖大家都知道這個方法,那天下的擴大機豈非聲音都一樣了嗎﹖

儀器測試有意義嗎???

在我幾十年的音響生涯裡,我知道一件事,就是音響器材的音質,與總諧波失真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總諧波失真低並不代表聲音好。

原因很簡單,想要失真低,尤其是擴大機,只要加上負回授就可以使總諧波的失真低了,而且負回授加得愈多,總諧波失真就愈低,如果您是一個製造生產的廠家,就一定需要加上大量的負回授使總諧波失真盡量降低,因為那是一個廠家的產品必需要有測試的數據,但是如果您是一位完全為了聲音,而不是生產的商品,就不必要介意擴大機的失真有多低,尤其是一台無負回授式的擴大機。

很久以前,我就有一台HP 333A的失真儀,一直擁有到現在,但這台失真儀我是用來設計擴大機時,測試每一級放大的工作點時用的,而不是做為測量整機的失真度,工作點設計的不對,失真當然就會大,但是即使工作點設定的不對,或未設定在最佳工作點,只要加上負回授,失真還是會大幅降低,所以內行人給自己裝的機器是不講究整体加上負回授之後的總諧波失真的。

因此,如果要比失真低,只有比在未加上負回授之前所測量的失真度,才真正有意義,但是廠製成品有那家會公佈裸特性的失真度的呢?

還有,只要是採用無回授設計的擴大機廠家,是很少有廠家公佈失真度的,要不然怎能與加上大量負回授的擴大機比較失真的數字,如果整台機的總諧波失真低就代表聲音好,那買擴大機時不要聽聲音,只要比失真度誰低就不行了?

頻率響應也一樣,採用頻率響應還不到10KHz的12AX7 ,只要加上負回授,讓頻率響應到80KHz也不是一件難事。

因此一台擴大機的頻率響應也一樣,只有在無負回授的條件下來比較頻率響應才有意義。

我測過5842Cascode電路的頻率響應,在無負回授的情況下,已超過900KHz,可見Cascode電路的超頻寬真不是蓋的。

 

 
 

 
 

 

 

 

 

 

 

 

 

 

 

inserted by FC2 system